新宝GG新闻
 
放爆竹、闹花灯、看杂剧 两幅传世名作记录明清皇家庭院的元宵夜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4-03-04 01:38   

 

  在没有照相机能记录完整精彩活动的年代,幸亏了纪实的画师,《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和《乾隆帝元宵行乐图》分别让我们可以完整地看到明代和清代皇宫里的元宵节活动的盛况。但对于描画的场景是紫禁城还是圆明园,尚未有定论,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认为,画的不一定就是圆明园的某分苑,或紫禁城的某一殿,但一看就知道是大内宫苑禁地。

  现存描绘这一佳节最著名的作品便是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这可是一幅由宪宗皇帝亲自监督画成的作品。作为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特别喜欢绘画,尤其喜欢让画师将他的生活都描绘出来。

  作品别出心裁地采用了类似“电影式的分镜头”长卷构图,开场、发展、高潮到结束,在不同阶段,宪宗都以不同的形象出现。画面以庭院红墙隔开分为三段,使得画面既得到区分,又具有整体性;这种分隔画面的方式还可在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找到更为早期的表达。画面反映了明代宫廷模仿民间习俗放爆竹、闹花灯、看杂剧的情景。

  不过,这幅作品并未署名,常保立认为,“明代的宫廷画家像边景昭、林良、吕纪、吴伟等卷轴画都署名,可是宫廷行乐、界画、手卷类的署名很少。”

  画面右下角的位置,以一名太监分派爆竹作为整个元宵节日庆典的开场,正上方则是身着便服的宪宗坐在殿前围帐中,侍臣们立于两旁,殿上悬有彩灯。从右往左观看,接着便是孩子们一起在玩爆竹,有的直接拿在手上就点燃,有的则放在地上,远远地伸出长长的燃具,有的则害怕得双手捂着耳朵,再往前便有一班青年才俊在玩烟花,他们有的已经点燃,有的则窃窃私语,仿佛在商量如何燃放更好看,有的干脆站在一旁,等待观赏,宫女们正在楼梯上拿着彩灯走下来,整个场景热闹非凡,看着画面,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欢乐的嬉闹声。

  镜头继续往左移,穿过宫门,两个卖货郎正在吆喝,一个推着货郎车,一个挑着货筐,画家刻画得十分细致,货郎车上的物品琳琅满目,一个个陶瓷罐子样式各异,想必内里也装着各种有趣的玩品。刚有一个儿童买完一件灯笼开心地走开,站在台上的宪宗欢乐不已。

  继续往左,早已有两个卖货郎被团团围住,有的已经买好了玩具正在玩耍,有的则还在讨价还价。有意思的是,当时的灯笼造型十分有趣,有大象造型、蟾蜍造型,更有官员的人物造型,这样的灯笼造型,就是放到今天,也可谓十分前卫。

  继续向前推进,则看到浩浩荡荡的各种杂技演出队伍,正在进场,热闹非凡。再往前看,则是作品最为精彩,同样也是节日当天最热闹的场面,既有乐队在演奏,各式乐器同时登场,也有丰富多彩的杂技表演,各路高手,浑身解数,观众目不暇接,形成了宏大的表演现场。宪宗坐在殿前围帐中,开心得乐开了怀。

  全画采用工笔手法,甚至借鉴了界画处理建筑的手法,使得画面看起来十分准确而清晰。

  能与《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媲美的清代帝王元宵题材作品,当数《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而后者无论从构图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与前者有所不同。《乾隆帝元宵行乐图》采用竖构图,没有了“电影式”的纪实,规模尺幅也远小于《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另外,在处理的技法上,虽然两幅作品均采用工笔技法,但《乾隆帝元宵行乐图》开始有了中西结合的痕迹,尤其对建筑的处理,有了明暗立体的塑造,这一点可能跟郎世宁的指导有关,尽管这幅画上并没有任何画家的署名。

  在画中,乾隆皇帝身着汉服在观看皇子王孙嬉戏玩耍,图中的乾隆皇帝,在楼阁上坐着黄花梨麒麟纹圈背交椅,手中拿着黄玉雕螭龙捧寿如意,画面细节刻画十分精细。

  在乾隆的下面,有两位“神秘”的人物,到底是两位皇子还是两位御前侍卫,学界尚未有定论,但其中手中拄着挂着玉磬的画戟则显然是取吉庆的寓意。

  乾隆皇帝存世的“行乐图”数量极多,包括各种服饰类型,如满、汉、藏服还有道服等,现今存世为数众多的是汉服。在这幅《乾隆帝元宵行乐图》中,乾隆穿着的同样是汉服,不过,他曾在其《宫中行乐图》诗注中说:“此不过丹青游戏,非慕汉人衣冠,向为《礼器图序》已明示此意。”

  据了解,乾隆皇帝习惯在圆明园过元宵节,如此推断,画中描绘的很可能是圆明园的元宵情景。有明确的记载,1784年,离元宵节还差4天的时候,乾隆皇帝就来到了圆明园。

  画面中,乾隆对面搭有一个高大的架子,架子顶上吊着一个花灯。有关灯的传统,还可以回溯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下旨每年正月十五在宫殿和寺院中燃灯,表示对神的敬畏,由此,“燃灯”成为每年正月十五的传统,“灯”也成了元宵节的主角。

  史料记载,唐睿宗的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唐玄宗的灯楼“高百五十尺,垂以珠玉,微风一动,铿然成声”,韩国夫人的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朋夺月也”,均是规模巨大,耀眼夺目。

  其中,面具尤为值得一提,据了解,元宵节佩戴兽面的风俗多半带着些祭祀色彩,而隋朝的元宵大派对上,人们戴的面具相当精致,再配上隆重的服饰,节日的氛围感瞬间拉满,正是诗人薛道衡所写的“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

  而对于玩腰鼓的说法,据《山海经》记载,鼓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产物,后发展为鼓舞士气,威慑敌人不可缺少的装备。为携带方便,人们就仿其鼓的形状,制作成系在腰间的小鼓。腰鼓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

  从画中的情形可知,属于流传在民间的腰鼓,也备受清代皇家喜爱,进入到宫廷的玩乐中。据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公众号介绍,当时的皇家御苑中,除了时令节庆活动装点之外,还多设有以表现闹市形态为主的市肆之景——买卖街。圆明园中的“同乐园买卖街”就是其中之一,每逢新春,不仅帝后在此游憩,被特许进入同乐园的王公贵族、执事官员和外国使臣等,也都在买卖街竞相购买各种商品,成为一种皇家园林春节期间的常见景致,颇是热闹。

Copyright © 2028 新宝GG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