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GG新闻
 
【城市可阅读专题】外滩之外漫步外滩“第二立面”感受百年街区的焕新重生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4-01-11 08:39   

 

  在历史的长河中,上海外滩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临江建筑有36幢,是外滩“第一立面”;非临江建筑有141幢,即“第二立面”。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区域,外滩的建筑群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上海的繁华与变迁。外滩“第一立面”建筑流光溢彩,人流如织;外滩“第二立面”也毫不逊色,演绎出了另外一种人间烟火。而今,“第二立面”众多历史悠久的建筑也在经历一场华丽的转身,成为了城市更新的典范。

  九江路位于外滩以西,曾经有“中国的华尔街”之称,这条路与四川中路交界处坐落着东亚大楼。1918年东亚银行在香港成立,两年后于上海开设其第一家分行,至1925年购入地块用于建造东亚银行大厦,于1926年竣工。

  大楼是由鸿达洋行设计的一座装饰艺术派风格的高层建筑,建筑外立面的呈现出简约而直接,运用清晰明了的水平檐口和垂直装饰线条进行构图。这种设计风格充分体现了装饰艺术派的特色。通过规律排列的窗户下方引入了富有阴影效果的装饰元素,进一步突显了艺术派的独特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的转角处设置了逐层缩进的塔楼,主入口则位于建筑的东北角,巧妙地适应了城市道路环境。这些设计在展现建筑的艺术性的同时,有效地应对了周边城市结构的要求。在整体设计中,装饰艺术的影响贯穿始终,为建筑注入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大楼的修缮保留了其原来的建筑特色,相隔近百年,其一楼大厅仍然沿用着1926年这栋大厦建成后的布局,其一层及夹层作为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免费面向公众开放。

  高耸的门廊之后是欧式大厅,黑白拼色大理石铺就的地面,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当年银行的办事柜台——一个长达24米的云石柜台。大厅顶部仍然悬挂着昔日的铁制风扇和吊灯。一层的金库、保险库、彩色铅条玻璃木门、以及美国万事利公司的金库大门,原为银行的后勤储藏空间的夹层,均在修缮后开放展陈。

  展览馆将展陈内容划分为“勃勃生机”、“坚韧前行”和“百废俱兴”等五个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记录着每一阶段沪港银行业的重要历程和标志性事件,力求更全面地展现沪港两地的银行业历史。

  修缮更新后,直通二层的旋转楼梯代替了原来门厅后备空间的狭窄木质楼梯,达到了极为惊艳的效果。这个设计考虑到了与门厅原始黑白大理石装饰的协调度,也维持了了空间的纯净感,同时提升了二层银行营业厅的可达性。如今,这座白色旋转楼梯已经成为大厦的亮点之一,吸引更多人驻足。

  东亚大楼内的陈列馆是对沪港两地银行业历史的一种回顾,也是对那个时代银行业繁荣发展的诠释,而东亚大楼本身更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底蕴。

  外滩中央广场是外滩“第二立面”的标志性建筑,由中央大楼、美伦大楼、新康大楼和华侨大楼四幢历史保护建筑构成。2021年下半年,外滩中央广场内庭4000平方米的玻璃穹顶亮灯,为南京路步行街这条“中华商业第一街”增添了新风景。

  1930年,位于南京路步行街东侧的原中央商场竣工,这座建筑于1945年底成为了商场,并依据当时的路名中央路命名,中央路即为后来的沙市一路。商场营业面积达1.11万平方米,成为当时著名的综合性商场,能够满足当时上海人的消费需求。

  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商场仍凭借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吸引人们来购物。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上海逐渐与国际的接轨,中央商场也随之淡出人们视线。

  如今修复改造工程完成后,曾经老上海著名的中央商场引来了全新蜕变,成为时代的见证者。曾经的美伦大楼、中央商场、中央大厦、华桥大楼、新康大楼都各自分散,相互对立。修复工作启动以后,与步行街相连的十字形人行步道取代了楼房之间的沙市路。网状的透明穹顶则北建造在步道的上方,几栋大楼被空中连廊衔接到了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现在的全新的“外滩中央广场”。

  这座穹顶的设计灵感源自米兰著名的埃玛努埃尔二世拱廊,呈现出一种时尚与历史的交融,成为了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全新地标项目。它的顶部安装有12000盏炫彩灯,穹顶上的每一块玻璃均为独立切割成型,总计近2000块,制作异常精细。它与四幢大楼高低不等、间距各异的百年大楼连接,为了保持对称性,玻璃穹顶的设计做了许多调整,包括玻璃形状的精心设计。

  外滩·中央副总经理丁智勇希望能“通过文商旅联动来进一步吸引人流,留住顾客,拉动消费”。他认为,十字内庭最初的定位就是引进符合时代潮流和商业发展趋势的新型业态,开设露天咖啡、网红餐饮、创意集市,举办品牌发布会、时尚秀场等,内庭计划每月都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

  白天,晶莹剔透的三角形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表现着美丽的光影艺术;夜幕降临时,灯光璀璨,一片流光溢彩。2023年12月外滩内庭的圣诞集市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装饰着彩灯的圣诞树、可爱的雪人模型和蝴蝶结拱门烘托着节日的氛围。

  2023年9月,耗时18年修缮的洛克·外滩源整体竣工。外滩源,顾名思义,指外滩的源头,同时也意指百年前这里是上海开埠后的现代城市源起。

  它位于外滩北端,黄浦江和苏州河环绕,东临圆明园路和33号公园绿地、西靠虎丘路、北至南苏州路、南通北京东路,一系列修建于租界时期的历史建筑林立,形成连续的街面。欧式建筑与亚洲元素碰撞、古老和现代完成了巧妙的结合,展现着艺术的美与历史的厚重。

  在北京东路向北的街区延伸,在虎丘路与圆明园路之间,11座优秀历史建筑经过保护修缮得以完整保留,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与现代城市生活的全景在这里得以窥见。各类文化、节庆和商业活动的举办以求吸引一批现代企业进驻。2023年9月22日至10月6日,RAMA外滩建筑节在这里举办,开启了戴卫·奇普菲尔德的主题阐述,英国建筑师奇普菲尔德在2006年参与了洛克·外滩源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更新设计。

  穿过乍浦路桥,沿虎丘路往南,光陆大楼、广学大楼、洛克·安仁、洛克·荣府、上海外滩美术馆、中实大楼临街而立,中实大楼与众安·美丰大楼随北京东路向东延伸至圆明园路,在此处岔路口往北坐落着安培洋行、女青年会大楼、协进大楼、兰心大楼等建筑,由此形成了一片建筑集群。

  两列建筑排列间产生的留白空间形成了建筑群中的内街,巷弄连接广场,化分散为整体。

  其中位于上海外滩美术馆旁边的博物院广场引人注目,它的名字致敬了该美术馆所在的亚洲文会大楼旧址,1874年这里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博物馆。穿行于内街之中,经过阿哈龙广场到达一条巷弄——安仁里,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圆明园路和博物院路即今虎丘路之间也曾有过一条名叫安仁里的巷弄。跨越百年,时间让所有的相遇成为有可能。

  沙美大楼始建于1921年,由通和洋行设计,法籍商人沙逊·所罗门·沙美委托建造。这座五层局部六层的大楼,以其独特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成为当时上海的商业和社交中心。大楼底层为银行,一、二层为开敞式大办公,三、四层为公寓套房,屋顶上设佣人房,并有朝向外滩的宽敞露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美大楼经历了历史的沧桑。1934年,上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迁入大楼,并一直使用至建国初期。此后,沙美大楼先后成为多家单位的办公地点和居民住宅。在1998年,沙美大楼进行了置换,原有的住户和单位全部搬离,大楼一直处于空置状态,直至2014年修缮设计启动。经过七年的修缮,沙美大楼终于在2021年对外开放,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修缮前,大楼立面水刷石污染严重,过去修复手法不当,造成了立面“花脸”的效果。现在经过修复后,建筑立面焕然一新,水刷石外饰面、钢窗、锻铁栏杆和铸铁雨水管等特色装饰都被一一修复如初。

  来到沙美大楼的入口,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个精巧的古典柱廊,抬头看去则能在顶部看到一圈柔和的月相灯,在晚上,月相灯就会亮起,散发出优雅而复古的光芒。经过修缮,大楼外观的巴洛克式多曲线雕刻得到了恢复,阳台上也重新装上了黑色围栏,身处其中,让人仿佛有穿越时空之感。

  沿着走廊向前,就能看到高大的古典罗马柱搭配着大面积的拱形窗。罗马柱庄重典雅,拱窗则给整个空间带来了充足的光线,使得室内显得明亮通透。窗外的景色透过这些拱窗映入眼帘,与室内的装饰和陈设相互呼应,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受。

  大楼内部设计简洁而不失格调。其中,三楼中庭的玻璃顶和一楼的旋转楼梯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打卡。光线中庭的玻璃顶打在墙面上,形成无数交织的线条;旋转楼梯螺旋上升,展现出曲线的优美,引导人们一步步探索这座建筑的魅力。

  顶层的露台也是出片的绝佳地点,能将整条街的风貌尽收眼底,魔都高楼“三件套”和东方明珠就会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绝佳的拍摄角度让人怎么拍都能拍出上海时尚大片来!

  现在沙美大楼中还入驻了DECK COFFEE & TAPROOM咖啡厅和Z Hotel宾馆等商家,装修风格与大楼完美契合,诠释了古朴与现代的碰撞,使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卜内门洋行大楼始建于1921年,据说是当时世界五大公司之一——英国卜内门洋行的所在地。大楼总共七层,采用英式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整体对称规整。外墙上的雕塑和装饰细节,如阿特兰特力士雕像、狮鹫、盾形纹章等,都体现了建筑的精致与独特。

  历经百年沧桑,这座大楼也难免出现老化劣化的问题。为了保护和修缮这座珍贵的历史建筑,2020年对其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工程。修缮团队遵循最小干预、真实性、可逆性、完整性原则,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清洗和修复,恢复了部分室外装饰。同时,室内也进行了机电更新和重点保护空间的装饰修缮等措施,全面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品质。

  在修缮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原东立面的大钢窗下部10个花式金属茛苕缺失,修缮人员通过3D扫描建模,雕刻阳模、浇铸阴模、浇铸成品等工艺,成功还原了历史茛苕原样,由此足以看出修复工作的精心。

  除了外观的修缮,室内设计也进行了精心策划。底层门厅空间格局基本保持原貌,门厅地面与电梯厅地面平接,恢复了原有的空间格局。进入其中,顶部的水晶大吊灯熠熠生辉,亮度虽不高但也足够照明,彰显出低调奢华;楼道中黑色雕花铁艺也是精致典雅。

  再往内部走去就是各个展览空间,在这里,潮流与灵感碰撞,各国设计师的作品齐聚一堂,设计作品涵盖了时尚、家居、艺术品等领域,每件作品都充满了创意和个性。这些展览空间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欣赏不同艺术风格的机会。

  夜间,灯光亮起,卜内门洋行更是成为了外滩“第二立面”最闪亮的一颗明珠,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围观。

  如今的卜内门洋行大楼已经成为了外滩第二立面的艺术地标之一。它吸引了众多国际顶奢及时尚品牌在此举办活动,成为各大顶奢及时尚品牌的必争之地及广告大片、电影电视剧的取景地。艺术的嵌入让这幢百年建筑真正鲜活了起来,奔流着全新时代的生命力。

  聚兴诚银行大厦始建于1935年,由著名的华商基泰工程司设计。设计师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这座建筑不仅是聚兴诚银行的象征,更是上海乃至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1937年,因战争爆发,聚兴诚银行大厦的建设被迫停滞。直到1940年,大楼才得以落成,聚兴诚银行迁入新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座建筑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民族资本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力量。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聚兴诚银行大厦在原有四层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建。尽管新的设计图纸大大简化了原有的装饰,但这座建筑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21年8月,大楼外立面修缮项目启动,外墙的赃污水渍被全面清洗,空鼓、人为开洞、金属锈蚀等问题也被一一解决。

  站在江西中路250号前,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建筑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尽管历经多次修缮和加建,但聚兴诚银行大厦依然保持着其新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它不仅是聚兴诚银行的总部所在地,更是集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办公、酒店为一体的综合大楼。曾经“华尔街”上的老银行大楼,它的杂糅风格凝固了过去的改扩建历程。外立面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的它承载了更多历史建筑未来的可能……

Copyright © 2028 新宝GG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