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GG新闻
 
林业碳汇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09-17 16:38   

 

  近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指出符合规定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有利于减碳增汇的领域,能够避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实现温室气体的清除。这为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提供了支撑,也为林业碳汇纳入全国碳市场提供了重大机遇。

  目前看,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林业碳汇需求不足。林业碳汇购买需求主要来自减排企业或单位的公益责任或社会责任,而多数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愿还比较低,以自愿支付方式购买林业碳汇的市场相对有限。二是交易成本偏高。我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标准尚不统一,导致核证减排量和效益有所差异,森林经营者在选择核证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主要针对人工林,演算方法较复杂,专业性要求高,导致供给产品相对单一,一些林业、湿地、草地碳汇难以通过碳市场进行交易。另外,从项目筹备开发到备案,林业碳汇项目经历时间都在一年以上,流程较繁琐,导致项目开发成本高。三是产权结构复杂影响林业碳汇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当前,林业碳汇权属结构复杂,涉及林地和林木所有者、土地租赁者、营造林资金投入者和相关管护者,我国尚未从立法层面确立森林碳汇产权,产权是否明晰将影响后续森林碳汇交易。林业碳汇交易主要由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和林业生产单位自主开发、实施与管理碳汇项目,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与监管机制,难以保证项目质量和真实性。

  一是有效激发林业碳汇市场需求。鼓励重点排放单位、控排企业和单位优先购买并使用合格的林业碳汇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减排履约,尽快让林业碳汇通过碳交易获得市场化补偿。要调整控排企业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初始碳配额发放数量,逐步建立有偿获得初始配额发放方式,增加其对林业碳汇的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创新碳汇交易新模式,激发社会各界对林业碳汇的有效需求。

  二是简化林业碳汇CCER开发备案程序。完善自愿减排项目统计、监测、核查和监管制度及交易管理办法,简化林业碳汇项目备案和签发程序,降低项目开发成本,促进碳汇项目开发积极性。要丰富碳汇项目方法学。创新林业碳汇项目尤其是天然林次生林碳汇项目相关的方法学,开发多种形式的碳中和项目,实施补偿机制多元化。完善碳计量模型参数,改进计量监测技术,构建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碳计量系统。

  三是逐步完善森林碳汇产权制度。要明晰林业碳汇产权,借鉴相关国家碳汇产权经验,建立森林碳汇法律制度,规范碳汇产权转移程序,以法律协调碳汇产权主体间的关系,切实保障供给主体产权权益。要加快建立统一碳汇交易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全国林业碳汇数据库,提升对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碳汇交易、碳汇效益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支撑能力。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Copyright © 2028 新宝GG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