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GG新闻
 
地球一光年之外遇见太空中的无尽楼梯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07-25 19:16   

 

  前往半人马座的探索飞船,只飞了一光年,船员们就从冬眠中被唤醒,他们遇到了神秘的天体……再次醒来时,眼前是数十道不见首尾的长梯。

  早立从冬眠中渐渐苏醒过来,熟悉的冬眠舱顶又进入了他的眼帘。起初只是一个亮斑,之后细节渐渐显现出来——冬眠舱玻璃的外壳,还有冬眠室柔和的灯光。

  他透过冬眠舱玻璃向外望了望,冬眠室没有异常,也没有警报灯光。如果是被警报催醒的,那么冬眠室会有红色或者黄色背景光在闪亮。

  此时人类冬眠科技刚刚起步,对于几十年的旅途,药力无法全程有效,在飞行途中苏醒是很正常的事。天獭号是联邦纪元15年出发的,按照原计划要到95年才会进入半人马座α星系的范围,旅途只过去四分之一。他操作着手环,打算再次激活催眠程序。正当要发出确认指令时,却犹豫了。因为一觉睡去,不知何时才能再醒。多年的航天工作,让他时刻警觉,更何况是在距离地球1光年之外的陌生空间中。

  他打开了冬眠舱,双脚踩在冬眠室柔软的地毯上。冬眠室大约10米见方,顶部并不太亮的乳白色灯光充盈着整个房间,四壁有很好隔音效果,几乎听不到什么外部噪音,这是一个绝佳的冬眠场所。出发前,他和他的助手布意曾驾驶着这艘飞船,在太阳系不同区域进行多次演习,也多次从冬眠中醒来,已经习惯了冬眠室的安静。但这一次不知为何,早立却感觉安静地可怕。

  果然,在冬眠室的另一角,他发现布意也离开了冬眠舱。两人同时醒来,似乎预示着有不寻常的状况。早立用手环定位了下布意,发现他正在办公室,估计正在监控天獭号,于是前去与布意汇合。

  和冬眠室相比,办公室的灯光亮堂堂的,一切物体都清晰可见。早立从门口就望到布意一动不动地盯着计算机屏幕,在中控系统中监视着状况,于是急忙上前问。

  “天獭号各系统一切正常,只不过2个小时前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次减速,持续时间3分钟,平均减速为5m/s²,但没有消耗任何燃料。”

  既然一切正常,他也没什么可以担忧的,于是给自己倒了一杯橙汁,坐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后的椅子上。办公桌上有一张他家的合影照片,他看到父母慈祥的脸庞,让他有一点点伤感。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亲友同事欢送他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工作是遗忘的最好方式,他喝了一口橙汁,注视着半人马座α星系的动态地图,计划着到达之后走的路线。这次去往半人马座α星系的目的,就是进行资源勘探和新家园的寻找。如果能够找回有用的信息和线索,必然会优化人类未来几个世纪的发展路线。

  地图上,两大一小三颗恒星正在按照一定的规则运动着,其中两颗大的像是一对情侣,面对面地跳着交际舞;而另一颗则小得可怜,似乎被两颗恒星抛弃了,在很远的地方战战兢兢地兜圈子。显然,这是一个比太阳系更加复杂的系统,已发现的行星至少有10颗,卫星和小行星更是不计其数。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维系它们运动的,仅仅是万有引力。它是一种长程力,强度是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包裹住恒星的圆球,表面积受到引力强度之和与恒星的质量相等。这种关系在表达一种守恒,似乎是上帝定下来的永恒不变的东西。

  “太精妙了。”早立几乎要做出一个鼓掌的动作。感叹之余,他翻阅了刚才布意记录下来的数据,竭尽脑力地思考着减速的原因。

  “你说,减速的原因,会不会是……某个地方,有我们看不见的天体,它的引力强度,不是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或者引力方向,在各个地方根本就不一样?”早立突发一个奇思妙想。

  “这怎么会呢?这是万有引力场的高斯定理,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如果那种奇怪的力场存在的话,很容易找到一个漏洞,推翻能量守恒定理。”

  正在这个时候,天獭号又开始了一次减速,持续时间6分钟,平均减速为5m/s²。天獭号船体开始微微旋转以调整姿态,并减小人造重力强度,以适应加速度。

  早立感觉到后背一阵寒气,虽然经过长期的训练,仍然能够保持身体沉稳,心如止水,但是面对未知的事物,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尤其是这种远离人类家园,只有2人的小世界中。但他作为执行长,必须要以身作则,于是,他又喝了一口橙汁,故作镇静地问:“是不是靠近了什么流浪天体了?”

  “这是人类首次跨星系航行,遇到一些未知现象是极其正常的。”早立既是安慰布意,也是安慰自己。

  作为航天员,早立也具备相关的物理研究能力,但是研究这种现象,终究是科学家的事情。要是绞尽脑汁地分析,真发现了一些违反已有物理常识的现象,然后带着惊慌的心情去执行任务,那才是庸人自扰。于是,他将一点不安藏在内心深处,详细地记录下了两次异常加速度现象,发回了地球。现在距离地球有1光年左右,待地球方面收到这些信息时,应该是1年之后了。

  “布意大哥,要不这几天咱们都醒着,如果遇到什么情况,及时观察记录如何?”

  既然有布意在监控着,早立就四处走动,对飞船进行巡检,最终到了驾驶室。驾驶室位于天獭号顶层,四周和顶上有一面很大的纳米玻璃,它既能防御高速的小物体,又可以让船员直接看到外边的星光。玻璃下方的驾驶位前,有着密密麻麻的仪表盘,这让绝大多数人看来,熟练驾驶飞船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实际上,随着飞船的不断改进,在正常模式下,真正驾驶飞船的,是中控系统。中控系统属于二级智能,能够自动处理稍微复杂的任务,但没有决策能力。这也并非技术水平不够,而是地球联邦法律禁止设计三级智能以上的控制系统。即便如此,对于如改向、绕行、着陆这些人工智能无法执行的重要指令,航天员也只需简单操作就能下达。因此,驾驶室在多数时候是摆设,它最大的用处,就是能够给航天员带来直观的太空感受。

  早立关掉了驾驶室的灯光,枕着双手,靠在了驾驶位上。由于没有大气层的干扰,星空比地球上更加清晰明亮。星星的位置与地球上相比基本没有不同,只不过它身后多了一颗光彩夺目的星星。他呆呆地看着星空良久,却渐渐地发现这些弥漫在浩瀚太空中的群星变得越发陌生:满天星辰,里边不知道孕育着多少神秘而伟大的力量;漫漫长夜,前方不晓得埋伏着多少危险和黑暗的困境。他既陶醉在这广阔和寂静中,也沉浸在空虚和迷茫中。半人马座α星系是什么样?他不知道;未来的地球是什么样?他不知道;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自己又会有怎样的际遇和遭遇呢?他看累了,闭目进入了沉思,直到很晚才回到寝室,结束了这一天。

  如果天獭号没有新的状况,那么之前两次的离奇加速,也就是此次任务中的小插曲。旅程漫漫,早立和布意计划五天后继续冬眠。也许再睡一觉,就到了半人马座α星系,对三个恒星和诸多行星考察一遍,就可以回家了。想到自己是首位离开太阳系的人类成员,他有种说不出的兴奋,因为这意味着今后的历史上,必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160年后是什么样子呢?人类会有怎样的美好未来呢?

  第五天上午8:34分,天獭号又出现了一次大幅度的减速,这次减速来得不寻常,数值居然达到了20m/s²,而且很长时间没有降下来。即便天獭号顺势调整姿态,他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强大的重力。

  这时,中控系统的警报框弹了出来,报告航向发生持续偏离,偏离的方向是飞船下方,数值不断增加。这种状况持续了大概2个小时后,航向偏离到了180°,也就是进入了逆向行驶,可偏离仍在继续。

  “经过初步计算,我们现在环绕着一个看不见的点旋转,半径为……34.38……Gm(3438万公里),线万米每秒)。”布意有点着急,刚刚差一点用了非科学单位,这样就违反了环保理念中的基本规则。

  看不见的点,那会是什么?早立作为航天员,尽管经过了很多次严酷的训练,但是面对死亡的威胁,四肢还是不住地有些许颤抖。

  布意的回答像是一剂镇静药,让早立开始冷静了下来,“绕着这点旋转,说明我们受到它的一种力场的影响。”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方,使他刚刚舒缓的心又开始跳动了起来,“如果不停减速,就无法提供向心力,很快我们会撞到那里去。快测量距离!”

  众所周知,距离的靠近,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也就是天獭号至少会有加速,但奇怪的是,本当此消彼长的动能和势能,在同时减小。外边也没有探测到气体,减少的能量去了哪里呢?在早立熟知的物理领域,根本没有符合这个现象的解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速度是在减小,而不是在增大,这就有停稳的可能性。得到停稳之后,再尝试如何逃出这个牢笼,或许还有一线万公里)!糟了,减速开始不停增大!”

  布意的话,更加剧了恐慌气氛。人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加速度是10G,如果不早点做出反应的话,等待他们的是光荣的牺牲。

  “快去逃生舱!打开深海液!快!它能克服1000m/s²(约100G)的加速度!”布意喊道。

  尽管他们拼命地向逃生舱走去,无奈脚步越来越重。虽然他们最终进入了逃生舱,但是等深海液充满了整个舱体和身体时,他们都进入了昏迷状态,不省人事了。他们的生命,都交给了只拥有二级智能的中控系统。

  等早立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不在液体环境中了。四周空荡荡的,只有角落里有一点光。这时,手环发出了提示:

  难道是回到地球了?在惊喜中,他忽然又镇静了下来。如果是回到了地球的线年,但是手环上仍然显示是35年。很明显,自己还在那距离地球1光年的鬼地方。

  逃生舱里虽然一切生活必需品具备,但是食物有限,显然,此地不宜久留。经过这么一次弹射、减速、软着陆,逃生舱耗费了大量燃料,因此,直接飞回地球的燃料也变得很紧张,如果不能一气呵成,就会困死在这里。值得庆幸的是,逃生舱周边是一个可外出活动的地方,如果外头还有资源可以利用,或许可以帮助他返回地球。

  也许是天獭号的人工智能过于简单,它只是把早立他们弹射出去,逃生舱的系统设置却一团糟,因此视像传感器十分模糊,根本无法看到舱外的任何事物。早立必须将系统重置。

  “类似地球的环境,会不会有什么外星动物,外边也许有危险,防身武器要带好。另外,防毒面具也要戴好,谁知道空气里会不会有不明微生物。”在重置逃生舱系统的同时,他设想着打开舱门后会出现的各种情形,作为天獭号的指令长,首位离开太阳系的航天英雄,他必须拿出自己的成熟和老练,又或者仅仅为了生存下去,他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但是,当他接通逃生舱视像传感器的一刹那,外边的景象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除此之外,传感器还显示,逃生舱外是一个长方形平台,大概10平米大小。平台是钢制的,边缘固定在最近几个长梯上,看起来很稳定。

  早立穿上便服,打开逃生舱门,做了个深呼吸,想欣赏这个世界的第一口空气。然而,令他失望的是,空气并不新鲜,带着浓浓的金属味。他小心翼翼地挪出脚步,尝试着向外走了几步,却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和地球上的感觉一样。似乎这里是某个高楼建造工地,而他就站在未建成大厦的某一层。

  他向着平台边缘靠近,脚步如履薄冰。待视野开阔之后,他环顾四周,发现景象足以让他震撼:垂下的长梯有数十条,每条上下不见首尾。最远方灰白墙壁上,稀稀落落地排布着一些光源。越远处,光线越发昏暗。昏暗似乎也总和恐怖沾着边,尤其是下方,越看越像一个无底深渊,如果在平台上没有站稳,跌入深渊必然粉身碎骨。看到这里,他不由得将腿缩回一小步。可能是上方视线没怎么被阻挡,抬头看,倒是可以清楚地望见顶上50米处也有一个平台。和早立所处的平台一样,也被牢牢地固定在长梯上。

  长梯似乎也是钢制的,在昏暗的光源下反射着一点亮光。它们排布整齐,方向均上下竖直,朝向则平行于墙壁。早立面前用于固定平台的几条长梯,宽度半米左右,人可以轻易地踩着踏板上下攀沿。它们的间距都不大于1.5米,因此,在上面攀沿时,可以轻松地跨到邻近的长梯上。左右斜眺,这些彼此靠近的长梯排成整齐的一排;而向前望去,再前方的几个长梯似乎要远一些,不过它们也自成一排。排与排间距比较大,人应该是无法跨越的。几排长梯顺着墙壁的弧线排布,形成一个个圈。按圈连起来,就是一个个同轴柱面。

  早立对这些奇怪的长梯产生了兴趣,他打开手环上的电筒,希望能够看清楚这些长梯的细节。他发现,这些长梯的扶杆和踏板之间的连接处,居然也有螺钉和螺母,样式与地球上的雷同。连接长梯和平台的地方,竟然也安装了固定架。为了测试材质,他用金属外壳的防身武器敲了一下长梯,长梯发出清脆的铛铛声,声音在管道中传播了很远,意味着这个管道很长。

  早立带着疑问,又看了看四周,原来自己的身后也是一面墙壁。他走向墙壁,发现材质也是钢制的。不远处微微发光的灯倒是和地球上看到的样式不同:倒挂的四棱台形状的半透明灯壁,底部的正方形有一点圆角,顶部正方形却棱角分明。顶上有一个不透明的灯罩,正四棱锥形状,顶点连接着一条完美的螺旋式曲线的吊柱,吊柱另一端连着墙壁。早立被这种样式的美吸引住了,在地球上,这种灯的设计如此复杂,如果是参加设计展也就算了,像这样大规模地铺设,必然无法通过环保部门的审核,因为过于浪费材料。

  他现在基本能够确定自己所处的环境,一个竖着的巨大管道,长度不明,半径64米左右,横向环绕管壁一圈大概400米左右。管道四周有平台,横向一圈有8个,纵向间隔是50米。长梯至少有5圈以上,外侧的柱面上的长梯布置得较多,越靠近内侧则越少。

  这种整齐划一的布置,非但没有什么美感,反而增加了一种恐怖。他不确定管道处在怎样的奇异空间中,他如果这个管道往上往下都是这样的简单重复,那意味着他永远走不出去。

  而更让他感到难受的是前所未有的孤独,尤其是在远离家园1光年的这里。他用过手环联系布意,可是无论呼叫了多少次都没有回应。在这里,他没有朋友、没有同类,甚至没有人工智能来同他说说话,因为地球联邦不允许这样级别的人工智能,一切的遭遇都要由他一个人承受。

  这时一阵微风吹来,管道中低沉的背景噪音慢慢变大,像是鬼哭狼嚎。但他的眼睛中,反而有了一丝希望。因为有风,可以说明这个管道可能是有出口的。管道外面是什么?是某个行星的表面吗?这个行星表面生活着怎样的智慧生物呢?如果遇到什么他们,是否会带来危险,或者怎样做才能得到对方的帮助,毕竟他现在没有任何攻击能力。

  早立放下防身武器,收拾了下东西,穿上了一套轻型的太空行走装备,爬上了一条最近的长梯。这时,他有两个方向。他并没有做太多思考,因为他的手已经不住地向下爬动,自然往下比往上爬更省力一些。

  太空行走装备的喷气式动力系统燃料毕竟有限,能省一点就省一点。早立小心翼翼地向下爬着,防止一脚踏空,这样会损失很多燃料来让他平稳地着陆在下一个平台。

  “五!”他向下数着平台的个数。的确是简单的重复,爬过了五个平台,仍然毫无线索。

  他很失望地在第六个平台上休息了一下,吃了一些随身携带的水和饼干,眼睛不停地搜寻下面的平台任何有线索的东西,像是高大树枝上的猛禽搜寻着地上的猎物。

  早立隐约感觉到下方的灯源确实比上方更加昏暗一些,如果这不是幻觉,说明这个管道不是简单的重复,也许在不远的地方,他就能找到出口,出口外是一个外星智慧世界。只要那个“它们”或者“他们”能够相信自己绝对无害,早立就可以分享地球的很多非保密的信息给他们,以此作为交换,让他们帮助早立回到地球。

  自己该如何和它们交流呢?也许数学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对于高等级文明,数学是通用的语言。很难想象,一个能够造出如此管道的智慧文明,却连什么是素数列也不知道。只要用素数列与他进行交流,也许就能和他得到共鸣。只要有了共同语言,之后便可以慢慢沟通。

  “九!”早立继续数着,在同一条长梯上,做着重复向下爬行动作,他越爬越累,也感觉自己越来越沉。虽然已经爬过500米了,平台、灯光、长梯,仍然单调地重复着。

  既然已经确定管道是循环的奇异空间了,那就没有再走的必要了。他实在太累了,还是决定回到逃生舱,睡一觉,等醒来再想想办法。当然,还有一个最坏的打算,就是在逃生舱里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他回到了那个平台上,准备打开舱门。但是几次开门口令都是错误的,于是采用了指令长的特权,重置了舱门的口令。

  布意躺在救生舱里呼呼大睡,显然,他已经脱离了昏迷状态,只是普通的沉睡。早立虽然心中惊喜,但并没有迫不及待地唤醒他,只是坐在一旁休息片刻,等着布意的醒来。

  布意是早立的下属,也是早立最好的朋友,早立不忍心打断布意的美梦。因为,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回到地球家园,他们都是孤单的人。

  早立所执行的比邻星任务,是人类首次跨星系的航天活动。尽管联邦航天局高度重视,在起飞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天獭号的所有系统都进行了最高标准的检查,尽最大努力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参与执行这样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因为即便任务圆满完成,往返至少也需要160年。160年实在是太长了,如果不考虑生命科学出现重大突破,人类寿命能够大大延长的线年的别离,与永别几乎是可以划等号了。

  他没有结婚、更没有孩子,在前几次航天任务中又表现得相当出色,因此被航天局领导物色为这次任务的候选人员。经过领导的多次做工作,他终于被说动了,除了返回之后联邦给予的荣誉和优厚的待遇以外,最吸引他的是对160年后环保世界的向往。而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能让儿子成为未来地球联邦的英雄,是对他们一生辛苦最大的报偿,虽然他们不会看到那一天。

  与早立相比,布意的情况好了很多,他很早就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完全适应了这种孤独的生活状态。他比早立年长很多,也和早立一样无婚无子。之所以成为更年轻的晚辈的助手,在于他是只是东方省航天局的航天员。东方省并非发达省份,所以他以前执行航天任务次数很少,没有航天经验。他从众多省级航天局的航天员竞争中凸显出来,最大的优点就是比那些年轻人更沉稳。但是,再沉稳的人,陌生世界的孤单对他来说也是重大考验。因为这里是一个陌生世界,回到地球仍然是一个陌生世界。

  为了去往下一个陌生世界,早立必须思考如何离开这里。从现在掌握的信息来看,首先,管道是重复的奇异空间可能性越来越小。其次,根据先验概率,往下走没有找到出口,那么出口大概率在上面。这可能是一个地下管道间,也许是通往某个地下矿场。

  “也许要靠近管道底部了吧?”他拿了一块无用的金属块,用力地抛出了平台。金属块掉进了深渊,在不同的长梯杆上来回反弹,听声音应该是速度越来越快,直到声音微弱得几乎消失,也没有到底的声音。

  似乎金属块的响声吵到了布意,布意醒了过来。他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猛地发现早立在身旁坐着,正在思索着什么。

  “对不起啊,我年纪大了,人又胖,一下子就睡过了头。”说着,他用手揉了揉眼睛。

  “布意大哥。我们遇到烦了,天獭号把我们弹射了出来,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这里是个很诡异的地方。”随后,早立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布意,并征询他的意见。

  早立猛然发现,气压和重力都增加了10%左右,刚刚在向下爬的时候,无数次通过手环看时间,竟然把这些指标的变化给忽视了。他又一次设想管道外的情况,本以为自己是在某个星球的地下或者庞大建筑中。现在变动的气压和重力指标告诉他,一切都想错了。如果是一个重力类似于地球的行星,重力变化绝不可能这么大。

  “先别急。”布意向下摆了摆手说,“我们回忆一下,最后在天獭号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我记得是有个奇异点吸引着我们的天獭号,但是靠近它并没有加速,反而是在减速!”

  “你刚刚说这里的重力比你的救生舱那里大10%?是否,这个管道是越往下,重力就越大;或者说越往上,重力就越小。要是我们往上爬,会不会到一个重力为零的地方?”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点。重力为零的话,长梯就没有用了,或者会有什么新的东西,或许在那里就有了出口。天獭号是如何进来的,只有两个方向,如果是从下进来,那么必须经过剧烈减速的过程。管道底部很深,在那里应该重力很大,飞船能否飞进来还是一个问题。相反,如果天獭号从上坠落下来,然后检测到外部环境可生存,相对速度又太大,于是启动弹射程序,弹射出他们,这个解释更加顺理成章。

  在想明白了之后,早立开始发号施令:“我们这次向上爬,下面应该是个无底洞,而且越往下越难出来。”似乎他要拿出指令长的权威,绝对不能让布意把自己当作是小弟弟。

  于是,他们两人背着轻而厚的装备,抬头仰望着长梯远处,一步一步地向上攀沿,向着那重力为零的高台前进。如果能够有一个视角看到全貌的话,他们便像雨后努力向上爬行的蜗牛,不知道在那遥远的高台上,等待他们的是阳光,还是风雨。

  万事开头难,他们爬过了刚刚早立休息的第五个平台,也爬过了早立的逃生舱,重力果然在不断下降。他们感到轻松了一点,继续前往那未知的地方。

  “我小时候经常爬过。我家乡的中心是一座山,我家就住在山上,本来是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当时我祖辈是花了大价钱买下山上的别墅的,因为可以一览全城邦的景色。那个时候,我们城邦虽说不是最发达,但也是非常富足的,大家安居乐业、无忧无虑。”

  “是啊,后来发生了大洪水,环保运动兴起了,很多工厂被迫关闭,产业也没有及时转型,因此我的家乡就渐渐衰落了。接着出现了很多海上城市,本来荒芜的海洋热闹了起来,大量同乡去了‘海里’,家乡就进一步冷清了,而我家却坚守在当地。到了我小时候,地球联邦成立,新闻中老是说环境破坏是人类文明的大过滤器,于是,爬山的升降机被禁止了,理由是浪费能源,直到我长大了才知道,实际上是城邦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维护公共设施了。”

  “是的。我父母说,这是我们祖辈的选择,我们天天看着这座城邦,也享受过这座城邦的资源,就不能抛弃它,因为它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就这样天天爬上爬下,渐渐的,我熟悉了每一个踏板,有一次一个踏板坏了,更换了一个新的,我爬的时候就感觉到不自在,几天之后才适应。”

  突然,布意停下了爬动,早立估计布意累了,于是建议在最近的平台上休息片刻。

  到了平台,他们坐了下来,这里的光更亮了,似乎能够看清远方2~3个平台的路,顿时开阔了起来。早立感到无比轻松愉悦,接着问,“后来怎么样了呢?”

  “后来我为了工作方便,下山租了房子,而我父母就终生孤老在这山上。直到他们去世后,我才离开了家乡,去了省航天局。自从到了省会之后,我很少回去,也不知道那里怎么样了。”布意边说,边在设置着太空行走装备,似乎准备做什么。

  “等人类环境恢复了,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或者说等我们回去就已经环境恢复了。”早立安慰道。

  “绝对不是。如果是组装误差,那么间隔长短应该是基于某个均值随机偏离。而我刚刚向上爬的时候,我左右手都隐约感觉到似乎有几种固定间距。我从小一直这样爬过,所以感觉得出来。”

  “视像传感器测试结果是,这些踏板间距有五种,他们分别是52……”他刚想着用“厘米”这个词,但又吞了回去。因为“厘米”是一个极其不环保的单位:从兆米、千米、米、毫米到微米,每3个数量级设置一个长度单位,是最低碳、最环保的做法了,“厘米”“分米”这种单位的存在,显然搞乱了度量,增加了碳排放。

  “520……mm、510mm、500mm、490mm、480mm。”布意小心翼翼地说,“另外,总有两处是500mm的间距,那就是平台同高度的踏板与其上下两踏板之间的间距。”

  “如果按照平均来算,也就是每个平台之间有100个间距,最上下两个是500mm,中间98个有五种可能咯?”

  “暂时还不清楚,我现在正在记录另外两条长梯,我们多记几个,把样本弄大,这样才能搞清楚。”

  于是,早立也带上了头盔,跟着布意一起观察记录更多长梯的踏板间隔。随着样本越来越多,他们又发现了两个规律,首先,在平台同一高度,永远有踏板;其次,从未出现过两次520毫米或两次480毫米的情况。凭着对数字的敏感,他们换了一个角度来描述这样的现象:也就是每个踏板的高度有三种选择,偏高10毫米,不偏移,偏低10毫米。如果上一个偏高10毫米,下一个偏低10毫米,就会出现520毫米的间隔,反之会出现480毫米的间隔。

  “可能这是用三进制表达的数。你从我们脚下的平台往上看,连续好几个间隔都是500mm,也就是连续几个踏板都是不偏移的。”早立初步判断道。

  于是,他们改用高、中、低三进制来表示观察到的长梯踏板高度属性,并做了一个简单的判断。

  “两个平台间的长梯段有96个字符,应该有6个数字。”早立指着连续几个“中”说,“这些‘中’可以视作数字间隔。”但是早立却无法读懂这些数字。究竟哪个表示0、1、2,早立一头雾水。

  “这叫做平衡三进制,手环资料中没有,我年轻的时候在一本计算机学术古书上读过,可以用1表示‘高’, 0表示 ‘中’, -1表示‘低’。要不我来帮你转换一下吧。”

  等转换好之后,这些数字变得易读多了,早立一目十行地浏览这些数字。突然,连续的4637、4639、4643、4649、4651、4657这六个数字映入早立的眼帘。几个小时前,当他往下爬的时候,还想过用素数列和外星人交流,所以10000以内的素数他都基本过目。而现在,似乎外星人也在不约而同地用这种方式与他交流。

  “快看,我发现了一个素数列,应该是离我们有2排距离的那个长梯。早立用激光发射器指着。”

  “我用手环算了下,是第625~630个素数,是否可以说明,向上一共还有104个平台?”

  布意看了看手环,发现重力已经只有10.5m/s²了,证实了刚才的猜想,也就是向上爬10个平台,重力就会下降1m/s²,他们现在第105个平台上。布意顿时也感到轻松无比,与其说是重力减弱,不如说是他们找到了目标。

  “我们虽然还要爬104个平台,但是,越往上我们会越轻松,要不,我们今天再爬10个平台休息一下,或许明天可以爬到顶峰。”早立虽然又拿出了指令长的架子,但还是用着商量的语气。或许由于早立年轻力壮,又是指令长,反而处处落在布意后面,恐怕自己的威信会被布意盖过去,因此,这次无论如何也要爬在前面。

  “因为在整数进制中三进制效率最高。可以证明,理论上e进制效率最高,而在整数中,3最接近e。”

  早立眼前一亮道:“等我们回去后,关于这个可以发表一篇论文,如果人类能够开拓三进制计算机领域,说不定可以节约更多能源,那岂不是更环保的做法。”

  “其实我们人类尝试过。根据那本计算机古书上说,在公元时代的时候,有个大国叫做苏联,他们有所大学开发了一台三进制计算机setun(Сетунь)。”

  “当时人应该也没有考虑过效率吧,或许只是为了研究混经费而提出些新花样。”早立没有看着布意,似乎很不屑。在他的印象中,当时的人类无比贪婪和自私。如果没有公元时代人类不顾环境的发展,那么他们也不会住在海上的一个个城邦中。

  “倒也不是,他们也考虑过效率。而且,这台setun造价比同性能二进制计算机便宜,而且还表现出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过,当时西方的电子工业已经相当成熟,二进制基本上是西方主流。后来三进制计算机因为没有资金的支持,这个项目就停了下来。那本书说,如果当时苏联电子工业再发达一些,那么三进制也可能有一席之地。”

  “是的,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科技史。我觉得,咱们人类每个领域发展到了某个关键节点,就会出现很多种标准竞争,最终往往是一个标准胜出。胜出的标准自然有它的优势,但是被淘汰的却不一定是劣势的。”

  这时,灯显得更亮了,几乎和晴天的能见度差不多。早立抬头向上望去,发现在4~5个平台开始,管道有一些向右弯折,之上看到的只有管壁了。

  “布意,你快看,这个管道是弯的!向右弯折!”早立一手抓紧长梯踏板,一手指着远方。

  布意看了看身后,发现管道下方也向右弯折。他们直到现在才意识到,原来一路爬来,管道一直在顺时针旋转。或许是因为重力方向没有变化的感觉,或许是因为长梯曲率不高,他们竟一直以为是直的。布意又带上头盔,开始测量着长梯扶杆的曲率,机器测量结果证实了他们的肉眼观察没有错。

  管道模型越来越复杂,他们也越来越感觉到这个奇异空间的魔力。思考使得他们越来越疲惫,终于在第103个平台的时候,他们都坚持不住了,于是停下来休息,很快就入睡了。

  这里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只有不停亮着的长明灯和空洞的管道。等醒来,他们仍然会面对这里。或许,在上方深处,还有更多诡异的事情等着他们。

  他们是被呼哧而过的声音吵醒的。在矇眬中,他们似乎听到了汽车开过的声音。而醒来后,只有空洞的管道和一条条的长梯,说汽车开过,他们绝对不相信。但是奇怪的是,他们都表示自己迷迷糊糊地听到了汽车行驶的声音,而且不止一次。

  于是,趁着吃早餐,他们等待着这样的声音再一次出现。果不其然,不多时就听到管道中“呼”一阵的声音越来越高,渐渐地,他们看到了一个运输车一样的物体沿着一条长梯向下奔驰。很快,这个运输车就从下方的视线中消失了。

  好险!他们昨天爬过了20多个平台,当时要是有运输车从他们所在的长梯上经过,那么他们或许来不及反应就与运输车相撞了。

  运输车出现的消息一方面考验了他们坚持向上爬的决心,无论自己事先是否有思想准备,无论是否可以进行避让,但危险却总是存在。而另一方面,运输车的存在也告诉他们,这个管道设施仍然在工作,那就是大概率地说明,这个管道是由智慧生物控制的。这反而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必须继续攀登!装备中的燃料不多了。运输车接近的时候,会有声音警示,而我们也有4~5个平台的能见度,因此,至少会有10秒的反应时间。现在先利用离平台最近的长梯,训练一下如何跨到邻近长梯中,争取在5秒内做完整个动作。如果发现有运输车迎面驶来,我们避让是来得及的。”早立斩钉截铁地说。

  虽然当天重力已经比前一天轻很多,但是他们却感觉到自己越发沉重,以至于行动非常慢,加上中途又出现好几次的运输车,虽然运输车走的长梯在隔着他们好几排的管道中央,但是因为要做好跨长梯的准备,他们磨蹭了好久,因此,一直过了好几个小时才爬上了3个平台。这时,早立看到在上方2个平台的地方,隐隐约约地有一个阴影。

  早立带着好奇,一下子爬过了2个平台,靠近了那个有阴影的98号平台。原来,这个平台特别地大,以至于遮住了很多光线,所以才会有一个很明显的阴影。平台几乎覆盖了整个管道横截面,只留给每个长梯很窄的通道,估计也是为了让运输车通行。等他们爬上了98号平台之后,他们发现管道对面似乎有一个黑乎乎的长方形,长边斜向上方。而长方形短边上方,似乎有一面旗帜,但是旗帜很奇怪,居然斜着往下垂。早立为了看清这面旗帜,用头盔放大了远景,原来这是一面蓝白红三色的旗帜。这时,黑色的长方形突然变亮,柔和的光照亮了周边的细节,原来,这是一个窗台。

  “有外星生命的痕迹,并且他们还在活动!”早立激动地说,“太好了!你看这窗户,刚刚明明是暗的,现在突然点亮了。你再看着这面旗,色彩鲜艳,应该是最近洗过的,否则在这么空气浑浊的管道里就会积灰。”

  “肯定,这里重力加速度是9.8m/s²,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完全一样。另外,我还有个证据,”布意言之凿凿,“那就是踏板间距的长度。刚刚你没有对踏板正好是500mm感到惊奇吗?联邦法定计量单位是人类定义的,如果是外星文明,设计的踏板间距根本不可能是人类单位的整数倍。”

  面对这样的双重证据,早立也不得不承认。但是他仍然不想放弃他们是首次离开太阳系的人类成员的身份,于是退一步道:“难道在我们出发后20年之间,人类飞船的速度超过了我们,并且建造了这个管道?”

  “应该不是,这面旗就可以说明一切,蓝白红,在地球一体化之前,有很多国家的国旗用这样的颜色搭配。管道可能是公元世纪时已经建造完毕的建筑物。”

  “可是窗台是斜的,如果里边是人类的居住场所,难道他们是斜站在地面上的吗?”

  正在他们向着窗台走过去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平台越来越斜,差点让他们滑倒,他们开始卧倒,抓紧一个个的斜体扶杆,匍匐前行。平台的斜度还在加剧,一直到了窗台附近才稳定了下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看上去完全正常的窗台,没有一点倾斜,上方的旗帜随着一阵微风飘扬,然后又贴靠在窗台上方的墙壁下。透过半透明的窗,里边似乎有东西在动。

  “这里应该是螺旋中心附近,如果有人住在螺旋中心的话,或许门在管道前方不远,可能在97号平台上。”

  “要不我们爬到那个平台去看看?”早立指着斜上方不远处的97平台,这个平台仍然是一个大平台。

  管道内侧的视角特别好,整个97号平台斜了过来,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大平台的全貌。原来,管道内长梯一共有6圈,中央有个很大的空洞,半径至少有30米,似乎是给小型飞船通过准备的。

  “我们的逃生舱就是从这里来的吧,然后顺着重力方向向下飞行,直到找到了一个可以停留的平台为止。”早立满意地说。

  随着谜团一个一个地解开,他们带着无比的兴奋和一点点的紧张,爬回了另一侧平台,随后几步并一步地继续向上攀岩。

  于是,他开始寻找自己旅行的照片,终于在一个城邦的历史博物馆门口看到了这面旗帜。

  “我发现了,是巴黎城。所以,这应该是法国,也就是巴黎城公元时代所在的国家。”

  他们终于爬到了97号平台,果然在最远方有一扇大门,这扇大门很像地球上熟悉的样式,但是又带着与众不同的优雅和精致,像是某个展览中的艺术品。脚下的平台也与98号平台不同。97号平台多了很多阶梯,并且每个阶梯有点扭曲状,像是顺着重力方向扭转一样。阶梯上铺着地毯。而中间的长梯,外围用了一圈玻璃罩,似乎是用于安全防护。于是他们顺着阶梯走,轻轻松松地走到了大门口。这时,大门自动开了,迎接他们的是一位长者。

  长者的头发和胡子已经全白,应该至少有70多岁;脸很方正,透过眼镜,可以看到他的清澈的目光;身上的白大褂的色彩更彰显了他的儒雅。但他的身材却很高大,腰板直挺挺的,显得苍劲有力。文质彬彬的气质和矫健的身材显得很不协调,很明显,这位长者和他们一样,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航天员。

  他们只听懂了第一个词,这是网络上还用得着的词汇,之后就是一头雾水。早立尝试用联邦语与长者对话,但是鸡同鸭讲。布意毕竟年长,他年轻的时候英语一度流行,于是他跟长者几番试探,最后终于用英语说通了。

  “我们是地球联邦人员,联邦纪元15年驾驶天獭号执行比邻星任务,途中遇险来到这里。”早立通过布意的翻译,激动地介绍着自己团队。

  当长者知道人类已经基本统一,法国早就成为地球联邦的一部分,而法国航天局也随之撤并了之后,刚刚闪着亮光的眼睛顿时失了色。原来他们不是来接替长者的,他们只是意外来到这里的过客,自己成了旧时代人类的遗孤。

  走进房屋,他们看到一间很大的中控室,最中间的屏幕上显示着一堆复杂的数字,似乎在监控着管道的各个地方。

  “很抱歉,我一直没有注意到你们,直到不久前我才发觉了状况,启用人工智能找你们,这时你们已经在下面几层了,所以没有帮到你们。哦,对了,你们的行李在我这,请跟我来一下。”

  马丁带着他们走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大厅,大厅中停放着他们的逃生舱,里边完好无损。原来中途几次呼啸而过运输车,就是去提取他们逃生舱的。

  “我当时接到系统提示,说是有不明飞行物飞来,然后我就派机器人去检查,没有发现你们,于是就误把你们的行李提过来了,还好你们已经爬到这里了。要是你们返回没有找到,就要让你们大惊一场了。这个行李貌似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产物,通讯格式完全不同,我没有打开过。”

  逃生舱的出现,让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问当下最关心的问题:“请问马丁前辈,您知道这个管道的出口在哪里吗?我们的逃生舱的燃料不多了,该如何出去呢?”

  “那上面的出口我们应该可以飞吧,出去之后,逃生舱里的那点燃料,应该可以加速转向太阳系方向。”

  马丁摇了摇头:“上下两个出口都不行,倒不是燃料不够,而是你们的逃生舱根本无法适应100G以上的加速度。”

  “下端出口我理解,不过上端不是越来越轻吗?怎么也会加速?”早立不解地道。

  “原来你们还没有理解这是什么地方啊?如果你们往上走,重力加速度会逐步减到0,然后从反方向开始增加,情况和这里往下走是一摸一样的。最大加速度应该是超过100G的。”马丁微笑着,捋了一把胡子道,似乎在对他们说,还好你们遇到了我,如果你们自己摸索,说不定就永远回不去了。接着,他拍了拍早立的肩说:“两位,在我这里留几天吧,让我准备准备,我会和你们一同回去的。”随后,他又满意地笑了笑。

  想到自己能够回去,他们的心安顿了下来。实际上他们也很想和这位长者相处一段时间,了解了解关于管道的事情。早立也突然对公元时代的事情有了点兴趣。马丁的存在,虽然让他失去了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类成员的光环,不过他也没有任何抱怨,因为事实已定。唯一担心的是回到地球之后,民众还会和出发前那样欢迎他们吗?毕竟,他们半人马座α星系的任务肯定是失败了,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变数。自己年迈的父母如果还健在的话,不知道会如何感想。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都是在这个居住区里住的。居住区很大,尽管只有一层,但是走一圈也要二十来分钟。透过居住区外侧的窗户,更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外边的管道是一个螺旋向上的形状,像是一条蛇盘绕者一个巨大的柱体,居住区就位于这个柱体外侧。柱体内侧据马丁说也是空心的管道,但是这个管道是直直的,半径也大得多,大概有600多米。

  管道里边据说是运动奇异物质,具体是什么,马丁也不知道,只说是很危险,要是里边有一点点物质泄漏,这里的重力就会发生紊乱,外边的所有建筑都会瞬时倒塌,因此不能轻易打开内侧管道。外边的重力,就是里边的奇异物质导致的。在一定的范围内,重力方向是绕着这根柱体的,只有在最接近柱体的边缘,重力才是向柱体上下两端的。

  他们的房间隔着马丁很远,因为马丁说自己很吵,怕影响着他们。而他们要找马丁也很容易,只要朝着声音比较大的地方走就是了。马丁的卧室一直是开着电视的,电视里经常播放着各种各样的老电影,马丁说自己已经习惯这样,安静反而会让他感到不适。

  马丁在客厅接待了两位贵客。布意在客厅被陈列的物品吸引住了,在仔细地欣赏着公元时代的艺术。早立则坐在了沙发上,把昨天刚刚设置好的翻译器放在茶几上,与长者面对面交谈。

  “人类研究这个已经几百年了。听前辈说,最初也是去比邻星的路上,几艘飞船都被这个奇异柱体吸引了过来,然后莫名其妙地转向了。人类飞船最初只是避开这里,但后来人们意识到这个奇异柱体可以用来充能、加速和转向。这时人类大国正在科技竞赛,法国在科技竞赛中与其他大国不分胜负。为了再一次展现出自己的大国实力,于是由法国航天局牵头,组织了这个‘天蛇计划’。之后,法国就坐稳了科技大国的位置。”马丁得意洋洋地介绍着自己的国家的历史。

  “原来人类很早就飞出太阳系了呀?还在太阳系外造了太空建筑。”早立惊讶地说道。

  原来,在地球联邦成立几百年前,人类的科技已经到了他们现在难以企及的地步,对于这一切早立一无所知。而布意喜欢看一些上古书籍,只有他隐约地感觉到公元世纪人类的科技水平不在联邦时代之下。

  早立手掌指着柱体的方向问:“那这个柱体是怎么来的?这也是公元时代人类造的吗?”

  “不是,具体来源我们现在还没弄清楚,可能是外星文明的杰作。因为包裹奇异物质的管道材料异常的坚固,应该也是一种奇异物质,只不过可以直接触摸而已。当然,前辈们为了安全,在管道材料外又包裹了一层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很远的地方的飞船也会被这根柱体吸引过来?”

  “虽然柱体只有20公里长,但是它的力场范围是很大的,而且引力方向多变。在最近的地方,如我们所处的地方,重力方向是向下;然后远一些的地方,重力方向是绕着这根柱体;而再远一些的地方,重力方向就是向着这根柱体了。”马丁拿出了一个像光锥一样的模型,用手比划着演示道:“我这样给你说吧,这是一个空间坐标系,柱体是轴,过中心的垂直面是基本面,柱体上下方很远是基本点,我们在这个柱体的中间偏下一点点地方。螺旋管道设置在上下仰角为40°的两个圆锥面上。在两个圆锥之外的空间,会受到柱体的引力;在圆锥之内的空间,会受到柱体向顶、底的斥力;而在圆锥面附近,会受到绕着柱体方向的回旋力。”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们的天獭号来到这里的时候,不光是朝着这里运动,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减速,应该是回旋力和引力的叠加吧。”

  马丁摇了摇头,“导致减速的力场可能比较复杂,因为只要在圆锥面外,远方的飞船无论朝什么方向飞,最终一定是减速。所以,外侧一定的区域内还会有一个不同的力场,专门用于减速,产生源至今还没有弄清楚,有人说这是柱体外侧材料形成的力场。只是似乎这个力场和柱体产生的重力配合得很默契,几乎所有飞船都会先减速,然后以较低速度飞向柱体中央,开始顺着柱体加速,最后飞离这根柱体,一切好像是计算好的。因此我们就根据这个原理,建造了一条螺旋管道。螺旋管道的入口设置在中间,可以让飞船进行休息和补给。管道里的人工智能会根据飞船的目的地,给飞船一些操作信息。等飞船进入管道之后,先进行螺旋加速,飞出管道之后先调节仰角;等接近力场边缘后,再把握好一个合适的方位角,稍微用一点燃料就可以飞出……”

  “这是一个天然加速场吗?那么,加速的能量哪里来?这不就破坏了能量守恒定律了吗?”

  “能量是守恒的。应该说,在飞船减速的时候,能量流向这根柱体;在飞船顺着柱体加速的时候,柱体的能量回流到飞船上。这个柱体是一个能量池,各种小天体被吸引到这里来,都是给这个柱体充能,用来提供飞船转向的动能。”

  听到一半,早立就已经难以理解了。如此复杂的力场已经超出他的想象,回去之后,不知道整个物理学还需要多少次修正才能让理论大厦继续存在下去。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会带动物理学大厦的重建,光电效应如此,EPR佯谬也如此,而这个天蛇柱体更是如此。但这些都不是他应该考虑的,他考虑的是自己回去该如何向上级汇报。

  马丁两手一摊道:“很抱歉,你们的天獭号已经散架了,因为它的材料不够强,没有撑过柱体下方那段重力最高的地方,那里的重力加速度有120G左右。天獭号散架的地方太黑,没有视像传感器,但是我们的运输车从那里找到了一些碎片。长梯和运输车,都是用了专门的材料做的,所以它们能够承受那么大的重力。”

  听到这里,早立和布意都有点后怕,他们又想起了那个黑乎乎的地方,说那里是恐怖的深渊一点也不假。要是他们没有找到这位长者而贸然行动的话,等待他们的将是死亡。

  “因为重力太大,发光二极管承受不了。没有了灯光,我们也有其他的办法定位,比如长梯上的踏板。”

  “每条长梯都有自己独特的编码,除了素数列,我们还有很多不同算法的哈希数列,在中央数据库中有保存。所以,运输车怎么走,我们只需要给出一个路径序列就行。如果运输车是正常工作,只需要分别与各段长梯通信验证数字,就可以知道下一步是继续直行,还是跳跃到邻近的长梯上。”

  “为了防止运输车上的人工智能越权。因为在这个重要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灾难。100多年前,这个柱体曾经被打开过,有一些物质被释放出来了,就像火山喷发一样惨烈。周边的所有飞船和人类建筑都被摧毁了,回旋力场存在区域的仰角也从45°变成了40°。后来那个开口居然意外关闭了,我们随即就重新建造天蛇转向站,因为它太有用了。这一次,我们就严格控制人工智能。采用路径序列的规则后,假如运输车的人工智能打算找到奇异柱体的开口并把奇异物质放出来,那么它首先要有去往奇异柱体开口的路径序列。中央数据库和运输车内存是隔离的,它获取不到这个序列,就会被长梯的人工智能系统拦截。”

  “不可能的。因为长梯的哈希值计算复杂度很高,计算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识别出来。对了,运输车还同时监督着长梯。因为长梯是重要的物流系统,可以放行或拦截运输车,还可以像百叶窗的叶片一样,进行掉转、朝向、折叠,所以运输车每次经过长梯,都需要验证长梯给出的数字与踏板的物理位置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我们会立刻重置长梯的人工智能系统。”

  “我啊,在你们所说的地球联邦成立前20年左右,被法国航天局派来这里值守。”

  “是的。值守一次大概10年,但我们有规定,如果没有新的人员接替的话,就需要等着他们的到来。于是,我们等啊等,一直没有新的人员到来。”

  “难道就您一个人吗?这样子待10年已经够残酷的,何况后来接管的联邦航天局还把您给忘了。”

  “不是的。我们一共有5个人。如果你们都不忌讳的话,就跟我来吧。”早立明白马丁话中隐含的意义。

  于是马丁带着他们到了一个房间,上面挂着4人的画像。房间内部还有一个隔间,料想应该停放着他们的遗体。

  “他们都是我最亲密的同事。”马丁说着,不知不觉老泪纵横,声音有点呜咽,“他们都长眠在这里,最后一个走的是他,”马丁指着那个最年轻的画像,“他是去年走的。之后,我就一个人生活了。”

  说到这里,三个人在那里沉默了很长时间。早立表情凝重,心情却非常复杂,悲伤、喜悦、孤独、兴奋、迷茫五味杂陈。早立不知道他们在这与世隔绝的诡异空间里,心理是如何的压抑;更不知道失去了所有同事的马丁,这一年多来是怎么生活的。居然他还能保持着正常的心理,实在是难能可贵。马丁更大的考验还在回到地球之后。毕竟他不是地球联邦的人,而是来自人们最不屑的高碳排放的公元时代;他的经历有很多是联邦不愿意提起的;他的言语也会经常触犯环保理念的忌讳,人们是否会接受他也是一个问题。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本来应该获得安慰和尊重,但是历史的变故却告诉他,安享晚年已经是他最大的幸运了。地球对他来说,既是他的家园,也不是他的家园。

  早立最终没有完成地球联邦的任务,而且带回了人们不喜欢的旧时代的人,天蛇转向站也未必能够引起联邦的兴趣,一些殊荣肯定是没有了。但是他毕竟还年轻,还会有机会再做出成绩。

  而布意代表东方省航天局配合联邦航天局工作,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是完成了工作,也许未来会被调到联邦航天局,平步青云。

  虽然他们最终能够成功返航,但是却有人欢喜有人愁。三个孤独的人,回去的时候是一路同行,到了目的地却是各奔东西。

  终于到了离开这里的时候了。马丁开出了一艘和天獭号差不多大小的飞船,据说这个飞船能够抗住200G的重力加速度,本来是让他离开这个天蛇转向站用的。

  三人穿戴完毕,向着居住区的大门告别。正在准备进入飞船深海舱的时候,马丁突然问了一句:“埃菲尔铁塔还在吗?”

  等马丁回到地球,离他出发的时候已经过去65年了,这时他的亲友应该都不在了,留给他的也许是和这里一样的寂寞和孤独。巴黎的一切已经随着时代而改变,法语已经很少有人说了。家乡的古迹也许是他唯一的记忆了,然而他却等到一个残忍的回答。

  “不在了。”早立不想欺骗马丁,因为马丁终将面对这个事实。“因为铁塔维护费用太高,广播电视已经过时,因此在联邦纪元9年的时候,联邦议会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拆除了这个铁塔。”

  马丁并没有任何失望的情绪,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因为他知道,他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他无法改变什么,只能默默地看着沧海桑田的变化,看着自己熟悉的一切的逝去。大国争霸的世界不复存在了,高碳排放的时代也不存在了。地球联邦,将是人类社会新的起点。历史,正如早立和布意在攀爬长梯的时候经历的一样:

  《长梯》的开篇,让人想起克拉克的小说,巨大神秘的人造空间,对前路未知的人类小心翼翼,用尽各种方式探索。然而随着小说情节演进和人物的回忆,故事中未曾出现的地球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加,吸引我们猜测,这几百年里,人类究竟经历了什么,其价值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到这时我们才发现,其实自己才是异类,能否回去,已经成了一个谜。

  上海果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已获得本篇权利人的授权(独家授权/一般授权),可通过旗下媒体发表本作,包括但不限于“不存在科幻”微信公众号、“不存在新闻”微博账号,以及“未来局科幻办”微博账号等

Copyright © 2028 新宝GG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