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GG新闻
 
【装配圈】装配式建筑行业各地最新发展动态!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07-20 22:34   

 

  到2020年,杭州市25%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40年,城市建成区全面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760米屋顶跑道,5人足球场、极限运动场、多重台阶看台,还有社区菜园、草坡屋顶、草坪空间、景观花园……

  作为目前省内最大的单体屋顶海绵公园,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即将试运行满半年。“通过这半年来的运行,‘吸、蓄、渗、净’的海绵体效果已经逐渐呈现出来,对雨水的吸收、调蓄、净化以及再利用的全新功能也都很好地发挥出来了。”西湖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久前,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例会在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召开,“这个项目得到充分肯定,下一步其他地方也会学习这种模式开始推广建设。”

  眼下,杭州正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多个海绵体建设项目已经相继落地。根据《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杭州将努力建成大海绵格局丰富、小海绵设施高效、江南水网特色突出的海绵城市,到2020年,25%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二期的‘海绵体’这个项目从2017年年初开始建设,9月份竣工投入试运行,到现在已经试运行了半年。”西湖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目前杭州打造出的最大单体海绵体,也是目前省内最大的单体屋顶海绵公园。“这个项目既服务于云栖小镇周边的‘居民’,同时也为周边区域提供了雨水收集、存储、再利用的功能,缓解了该区域雨天积水多、排水难、甚至产生内涝的问题。”

  在屋顶公园16000平方米的绿化屋面之下,埋藏着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路面、屋顶蓄排水板、景观水系收集雨水系统等。

  “公园中部的地势略高于四周,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滑向公园四周的排水暗道,然后汇入北侧和西南侧两个绿地下面的雨水收集池中,这些雨水都会被用来绿化浇灌。”西湖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每天最多能节约用水125.5吨,实现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不仅如此,该项目最大程度地运用透水铺装技术,用砂石、卵石、彩色透水混凝土等材料建设公园内道路,使得落在公园地表的雨水可以较快地渗入泥土下面的渗排管。同时充分利用人工挖掘洼地、旱溪等方式汇聚雨水,并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逐渐渗入土壤。

  “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具备了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功能,同时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西湖区海绵办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建设也与云栖小镇、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定位一致。

  杭州建设海绵城市动作频频。仅去年,杭州就完成了70个政府投资类海绵项目建设。

  下城三塘地区结合长木、草庵及沈家“三村”改造正全力推进的“海绵样板区块”建设;位于三墩的春森俪湾小区,有一处1500平方米的绿地,通过采用“碗”状下凹式绿地结构,大大提升了绿地的蓄水效果,避免大雨导致路面积水现象;拱康路北到余杭区界的路边“海绵公园”也巧妙地把海绵技术融合到了城市生态景观之中……

  “施工方对中心湖以及周边5条河道进行了开挖、整治,打造成未来科技城的‘蓄水池’,雨天可以蓄洪,晴天可以取水灌溉。”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将通过“连珠成串”的方式,将多个海绵项目联系起来,发挥出“1+12”的效果。

  此外,未来科技城的海绵城市建设还采取了生态边沟排水系统、雨水花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一系列海绵措施,在新建的9条道路中,也采用了人行道透水铺砖、机非隔离带下凹绿地、生态溢流等海绵技术。

  根据《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杭州将努力建成大海绵格局丰富、小海绵设施高效、江南水网特色突出的海绵城市。到2020年,25%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40年,城市建成区全面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中国钢结构资讯网:到2020年广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面积比例达20%以上

  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明确了广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产业布局与发展定位、主要任务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据了解,广西从2015年开始推广装配式建筑,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现有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推进机制和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

  《专项规划》重点围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总体要求,提出以下工作目标:一是“十三五”期间广西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二是分步骤分地区逐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分2016~2018年试点示范期和2019~2020年推广发展期两个阶段推进,并将各设区市发展目标细化为重点发展、积极发展、鼓励发展三类地区,对示范基地、城市、项目等提出具体任务要求。

  《专项规划》明确要求装配式建筑在政府投资公共建筑项目、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具体推广应用。重点推进南宁等4个试点城市政府投资新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办公楼、学校、医院及大型场馆等各类公共建筑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要分别达到10%、15%、20%。

  《专项规划》提出,推广建筑全装修。推广建筑装修一体化、住宅部品标准化、运行维护智能化的成品住房模式和其他装配式建设形式。鼓励采用菜单式集体委托方式进行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现代化装修相统一。

  引导房地产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全装修住宅的市场供应比重。鼓励各类住房项目实施全装修产品交房,在交付使用时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装饰、管线及终端安装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逐步淘汰下沉式卫生间等落后构造方式。支持其他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住宅项目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

  2018年1月23日,经过一年多快速成长的创新型高科技环保企业福建未来智创环保科技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和业内人士高度认可,与中信国安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福州滨海新区长乐区德商汇电商产业园举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来自福建省、市、区领导,福建省内外团体,企事业单位两百多位代表出席并共同见证了签约仪式。

  福建未来智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燕介绍,该企业致力于以集装箱为主体的各类环保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的研发,高度契合我国目前提倡和大力推广的各种装配式模块化建筑政策,将在民宿、旅居养老、房车营地、红色之旅、新零售、文创、特色小镇、厕所革命、田园综合体等很多领域凸显出巨大优势,福建未来智创公司有信心在不久将来引领一场建筑模块化,产业化革命。

  中信国安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建一表示,国安旅游将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对接渠道合作伙伴,协助福建未来智创拓展上述领域的合作,以未来智创为核心积极打造全域旅游装配式智能建筑创新基地。同时,企业自身发扬“永远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向上下游纵向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将生态产业链做好、做精、做强,为地方经济转型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福州市长乐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尧全强调福建未来智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典型民资回归工程,回乡投资兴业,支援家乡的经济发展,彰显了长乐企业家的实干创业、爱国爱乡精神。

  据悉,本次活动还重点推介基于可移动集装箱为载体的互联网+新零售体系——“智易24+”,将应用新渠道、新模式、新供应链、新传播,展示新场景,搭建全新创新创业平台,实现了自动售货、智慧广告、共享充电,收发物流、便民服务和应急救助、AR/VR体验,等功能。

  电力、通信、自来水、雨水、污水……如今我们生活的城市之下,密布着各类管线,原本各自为政,造成改造、维修时反复破路,成了众多地方面临的“城市病”。

  记者日前从福州市城乡建总获悉,福州城区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已露“线米的建设。记者探访发现,该综合管廊将集纳电力、通信、供水、温泉等管线,预留的检修口,将极大方便日后的管线养护。

  位于晋安区连潘凤坂片区的前屿西路,眼下正加紧建设,作为福州城区首条配建综合管廊的道路,这里的地下别有洞天。

  昨日,海都记者跟随施工人员,从预留的检修口进入地下综合管廊。高2.9米,宽2.8米,让管廊内的空间显得很宽敞,除去两侧预留的管线个成人并排通过。

  “全长约1.4公里的前屿西路,将配建1.3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已经完成550米主体结构施工。”福州市城乡建总相关负责人表示,施工过程中,他们利用预制的构件进行拼接,埋在地下6~8米处,每个构件长2米,接口处用高密度的防水材料连接。

  记者注意到,管廊内部将集纳电力、通信、供水、温泉等管线,分布在左右两侧墙边,中间则留出了充裕的操作空间。根据设计,这段管廊每隔200米将设一个检修口,通过楼梯进出。同时,管廊上方还设有很多通风口,确保管廊内的空气能自由流通。

  据悉,整条管廊建成后,还将在路面配套管理房,将由专业公司管理。这样一来,就能避免由于铺设和维修地下管线而频繁破路,以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

  眼下,位于福州晋安区的连潘凤坂片区,正处在快速开发建设中。片区配套道路,主要包括“两纵一横”,其中已基本建成的后浦路和部分已通车的连潘路,构成了“两纵”;正在建设的前屿西路,则为“一横”。

  “前屿西路全长约1.4公里,设双向六车道,其中东二环至后浦路之间600米路段,计划今年上半年建成。”上述负责人说,由于邻近的福马路即将启动拓宽改造,与前者平行的前屿西路将可以分担一定的车流,减轻片区的交通压力。

  前屿西路剩余的800米长道路,将继续向东延伸,与前屿东路对接。整条前屿西路力争今年底前全线贯通,从而大大完善连潘凤坂片区的路网,方便周边多个住宅小区居民出行。

  作为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装配式建筑成为当下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记者从威海市住建局了解到,2017年威海市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93万平方米,今年威海计划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建设的体现,共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三种类型。去年,全市首个钢结构装配式高层建筑在临港区威海创新经济产业园开建。

  在创新经济产业园A1、A2号项目建设现场,建筑施工的景象与常见的工地截然不同,钢筋纵横、灰泥乱飞的景象不见了,偌大的工地上,施工工人数量不多,地面码放着各种钢结构构件,建筑的主体结构所有构件均是工厂生产的成品,用起重机将钢结构吊起安装,就连楼梯都是成品运到现场直接安装。而装配式建筑构件之间的衔接经过精密计算和设计,非常牢固,比传统建筑模式更具安全性。

  记者了解到,创新经济产业园项目是一座24层高的商务办公楼,建筑一层楼的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若按照普通施工方式,盖一层至少要10天时间,现在采用装配式建筑,盖一层只需4天半,且完全不需要木工参与,现场作业人数减少约80%。威海创新经济产业园A2号商务综合楼用新型结构体系后,主体结构完成工期预计在明年6月,比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工期缩短至少半年时间。

  据了解,去年全市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9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定70万平方米的考核目标。

  装配式建筑发展离不开装配式产业基地的发展,从而形成建筑产业现代化完整产业链。威海市目前正在大力培育现代化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积极推动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引进、调试生产设备,尽快实行预生产,最终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避免产能过剩,统筹规划选址,建立起具备50公里覆盖能力、覆盖范围无重叠的产业布局。

  此外,威海市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目前,成立了由35家企业组成的威海市装配式建筑发展产业联盟,建立了113人的威海市装配式建筑应用专家库。1月20日至23日,装配式建筑第一期培训班开班,全市装配式建筑相关开发、科研、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全产业链单位人员及政府监督管理人员共计100多人参加了培训。

  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对推动建筑施工方式变革、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具有积极作用,去年我市出台实施意见,指导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

  根据计划,自2017年起,我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造,政府投资工程应使用装配式技术进行建设,新建住宅项目全面淘汰现浇楼梯、楼板,推行标准化预制楼梯、叠合楼板。

  威海市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支持政策也相当有力,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装配式住宅,按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给予支持,最高贷款额度可上浮20%。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装配式建筑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抵押质押的种类和范围,并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及贷款利率等方面予以倾斜;推进装配式部品部件评价标识信息纳入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授信等环节的采信系统。

  今年,威海市将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我市将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纳入各区市建设目标考核当中,今年全市计划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

  2017年,陕西省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工作进展良好,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建设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截止2017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产的混凝土结构建筑预制构部件生产企业4家、钢结构建筑预制构部件生产企业1家,完成厂房及生产线建成的混凝土预制构部件生产企业2家;已认定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个、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个。年度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113.38万平方米;已认定公布省级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城市1个。

  陕西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通知》,将绿色建筑纳入建设工程管理程序,严格实施四类建筑强制性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加快推动绿色建筑从规划设计向建造运行管理扩展,从单体建筑向区域发展提升。2017年,全省新增绿色建筑规划、设计项目270个、3249.7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38.46%和56.69%。西安市主城区等辖区内20万以上新建居住小区开始推行二星级绿色建筑建设。

  2017年,围绕中深层地热能、海绵城市建设等技术领域,省住建厅组织实施科技攻关,下发《关于征集2017年度陕西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征集科研课题,研究确定25个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开展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钢结构绿色建筑及工业化研究与示范、全装修成品住宅关键技术及集成示范等行业发展需求和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梳理、项目申报等工作。新建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项目135万平方米,累计达320万平方米。

  1月25日记者获悉,《沈阳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方案》正式公布,按照该方案,到2020年,沈阳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力争达到50%,商品住房成品化比率达到50%以上,沈阳城区的商品住房成品化比率达到100%。

  沈阳市是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目前被称作“搭积木”式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在30%左右。“搭积木”的建设方式不但节能减排、提升建筑品质,而且还保护环境,未来,沈阳将继续扩大其应用范围。据了解,沈阳市由政府投资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项目将优先采用装配式方式建设。政府投资的办公、学校、医院等公建项目,将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或钢结构方式建设,预制装配率将达到40%,而且进行全装修;公园景观建筑等也将优先采用装配式木结构方式建设。

  在市民关注的住宅方面,《沈阳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方案》提出,沈阳市行政区域内用于开发建设(含回迁房)的土地,在出让时要明确装配式建筑及成品住宅建设要求,相关内容要列入土地出让合同。具体是: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用于开发建设的土地,在出让时要明确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5%以上、商品住房成品化比率达到20%以上;其他地区楼面地价标准在2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预制装配率达到30%以上、商品住房成品化比率达到100%,楼面地价标准在2000元/平方米以下的,预制装配率达到20%以上、商品住房成品化比率达到100%。对于沈阳城区2013年以前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新开工项目,按照《沈阳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方案》规定,将执行预制装配率、商品住房成品化比率20%以上政策。

  业内人士称,未来沈阳城区的商品住房将全部为“精装修”,不会再有“清水房”。按照目前沈阳市区的楼面地价标准,沈阳城区商品住房有三成以上是“搭积木”建设。在成品住宅建设方面,《沈阳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方案》提出,沈阳市将鼓励商品住宅推行建筑与装修一体化设计,采用菜单式和集体委托方式进行成品住宅建设,推广应用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轻质内隔墙等装配式装修部品。同时,沈阳市还将完善成品住宅质量监管机制,培育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实行一房一验。在房地产销售许可证或预售许可证发放前,开发建设单位须向沈阳市相关部门出具书面承诺。

  1月22日, 2018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大数据管理研讨会在京举行。绵阳市副市长孙福全、罗蒙,国家级课题组组长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胡永生、工信部中国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李德伟、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单学刚、国家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彭铁元等参加了会议。

  目前,我国城市有8大类20多种地下管线,种类繁多;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中央和地方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地下管线现状不清,城市内涝与“马路拉链”问题久治不愈。加上排水防洪体系不完善,大多数城市,一次大雨,就会导致交通、通讯、电力中断,运转瘫痪。马路井盖密集、屡屡开挖,严重影响市民交通出行、正常生活,每年都带来了大量财产和人身安全隐患。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拉动经济,还是城市建设的拐点和转折点,地方政府有很高的积极性。

  孙福全副市长表示绵阳市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来解决综合管廊的升级换代可以为其他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积累经验。罗蒙副市长表示市政府决心在中央各部委大力支持下有能力做好地下管廊管理工作。国家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彭铁元从提升治国理政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角度,强调了城市地下管廊数据化管理的重要性,希望更多城市管理者能够从地下管廊开始建设“数字政府”。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单学刚表示,“数字政府”建设的同时,要发挥好政务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要成为“数字政府”的有机组成部分。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高真认为目前是城市地下管廊管理建设的黄金时期,是大数据技术和管廊技术发展的成熟期,希望各市抓紧成为“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胡永生教授强调要用国际水平来定位做顶层设计,要用百年不变的前瞻性做好管廊建设,要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地下空间管理,为公众造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8 新宝GG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